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

上海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双提升 对标国际服

发布时间:[2018-07-23 17:50 ]  查看次数:


对标国际国内较高标准,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能力,近年来,上海医疗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持续改善医疗质量。7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来自上海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介绍各自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数据显示,上海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5家单位获得16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具有一批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团队和技术,而这与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双重支撑分不开。

  以前瞻性视角颠覆中国外科治疗理念。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介绍,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自2009年在国内首创多学科“一站式”综合治疗模式,经中心治疗的患者五年总生存率为92.9%;坚持服务创新,通过“智能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系统,实现“365天,24小时,1部手机,医患0距离”病患人文化全程关爱;坚持理念创新,牵头建立上海交大乳腺癌网络数据库,随访完成率高达99.9%,搭建乳腺癌辅助治疗MD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极大改善诊疗效率,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疗”品牌,实现技术服务双提升。1

郭燕红调研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现场

  降低均次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给患者实实在在的利益。仁济医院于2005年率先开展日间医疗,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技术和精细管理,打造仁济日间医疗服务品牌。数据显示,2017年,仅占全院6.2%手术床位的日间病房,手术量达35125人次,占全院择期手术量的42.84%,其中III、IV级手术比重为56.5%,是全国日间手术占比较多、手术等级较高的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介绍,通过仁济日间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仁济“日间医疗”模式已被国家卫计委作为医改成果向全国推广。

  在“双提高”的同时,如何以中国智慧保障人类健康,需要医学人坚持自主创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年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拥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首创在人体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首创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瑞金医院血液科将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这一成果转化为全球认可的“上海方案”,并被纳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简称NCCN)指南,成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

  上海还是国内患者流入量较多的城市,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在会上介绍,在三级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39.29%为非上海常住居民。可见,上海医疗“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还立足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增强辐射能力。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研究型医院,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为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医学高地做出新贡献